
本网讯 近日,我校作为第一通讯单位在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》(中科院1区TOP期刊)杂志上发表题为“UVA-responsive Fe3O4@ZnO nanocarrier grafted with anti-EGFR antibody for precision delivery of Nrf2-siRNA and brusatol: A novel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photodynamic, gene, and chemotherapy”的实验性文章。我院黄啸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,重庆大学博士生任茜和我院青年教师田婷婷为共同第一作者。
光动力疗法由于活性氧的致死率较低,且传统光敏剂的靶向性较差,尚未成为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法。为了提高治疗效率,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光敏剂,即连接靶向基团EGFR抗体,负载化疗药物brusatol和小干扰RNA(Nrf2 -siRNA)的四氧化三铁为核、氧化锌为壳的纳米粒。这种光敏剂能够通过外部磁场定位到大致区域,并通过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主动靶向癌细胞,展现出优异的靶向性能。Brusatol和Nrf2-siRNA的释放行为可由长波紫外线辐射控制,从而便于实现化学、基因和光动力联合治疗。通过联合抑制Nrf2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,削弱细胞的抗氧化能力,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中活性氧的积累增加至 191.09±10.02%,显著提高了活性氧的致死率。因此,使用这种光敏剂治疗后,能够杀死80.43±9.37%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。在裸鼠体内,实体瘤的抑制率达到76.30±5.12%,证实了使用这种光敏剂进行联合治疗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抗癌效率。此外,该光敏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
因此,可以推断出这种新型光敏剂在更高效、更安全地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ijbiomac.2025.141153
撰稿 黄 啸
编辑 曾振华
责编 曹 亮
审核 黄雪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