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校作为第一通讯单位,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《Int J Biol Macromol》(IF:8.2)在线上发表了一篇题为“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β-glucosidase fromWolfiporia cocosthrough RNA sequencing and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inEscherichia coli”的研究论文(doi: 10.1016/j.ijbiomac.2025.139974.)。我院李洪波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。

茯苓菌丝对松木基质表现出显著的生物转化效率,以松木段为原料培养约一年,茯苓个体平均生物量可达5~10 kg,其中部分优势个体可达数十公斤级。基于其卓越的木质纤维素转化能力,推测茯苓可能具有较其他真菌更为活跃的β-葡萄糖苷酶系统。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双碳源差异转录组分析策略,成功筛选出5个β-葡萄糖苷酶基因,其中Wcbg1B-1有远高于其他基因的最高丰度,可能其在茯苓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。Wcbg1B-1的开放阅读框(ORF)长度为1617 bp,编码539个氨基酸残基,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(GH1)。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,在4 ℃条件下,该酶仍能保持近40%的活性,表明Wcbg1B-1是一种适应冷环境的β-葡萄糖苷酶。重组Wcbg1B-1(rWcbg1B-1)对羧甲基纤维素钠(CMC-Na)、微晶纤维素(MCC)等底物均具有降解能力。此外,该酶对高浓度葡萄糖和盐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,这增强了其在纤维素水解实际应用中的潜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rWcbg1B-1不仅是一种高活性的β-葡萄糖苷酶,还表现出较强的β-乳糖苷酶活性,能够高效水解纤维二糖和乳糖。其在低温下对牛奶中乳糖的水解能力,使其成为一种新型嗜冷乳糖酶,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。
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2360700)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(24A0763)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1418130250 05239?via%3Dihub
撰稿李洪波
编辑曾振华
责编曹 亮
审核黄雪霜